九州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分享“十杰”教师的教育智慧

第六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评选即将揭晓。32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推荐的候选人已经产生。
    本届评选秉承了尊师重教、弘扬师德的一贯宗旨,入选教师不管是来自边远山区还是大都市,无一不是在教学一线岗位上长期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代表。为了山里的普通孩子,江西永修县柘林镇太阳山教学点的邹有云老师在大山深处仅有的一张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30多年;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茅坳小学所在的瑶山,海拔1000多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自然条件极为恶劣,被专家们认定为“基本不适宜人居”,但赵玖富老师一待就是31年;吉林省珲春市果树小学教师马宪华拿着不足300元的月工资,每天往返34公里山路,翻4座山,趟5条河,在四面透风的茅草房里,将一批批山里孩子送进上一级学校;海南三亚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李致洪老师,8年来坚持带领三亚一中的老师“送教上岛”,将官兵们渴望的文化知识带到了这个位于中国南端的一座仅有0.8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在学生落水的危急关头,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金坪咖啡场小学的周永珍老师纵身跃入江流救孩子,那一刻她没有丝毫犹豫!她用行动证明,教师为了学生可能在生死关头作出怎样的选择;还有梅显红、孟丽平、金顺姬、姑丽尼沙·艾力亚斯……这些先进教师身上闪耀的奉献精神,感动着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本届“十杰教师”候选人的形象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们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旧有教学模式;他们创造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实践素质教育;他们在研究教学之外更关注如何育人,在默默奉献的同时还注重自我成长……
    他们的这些智慧不但可以启迪学生,完善自我,更是一笔可以为同行所分享的宝贵财富。

走进十杰教师的个性课堂

    张思明:数学建模,让学生在在体验中去理解知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爱数学,学好数学,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思明近30年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去美国考察的时候,“烤面包的程序设计”、“用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设计一辆自己认为最好的自行车”等几个案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兴高采烈,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做游戏。教师在教学中并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尽情地去创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中去理解知识。 
   于是,一个名词在他的脑海中出现:“数学建模”。什么是数学建模?就是把一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的刻画、加工,抽象表达成一个数学问题,进而选择合适的正确的数学方法来求解。它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张思明曾指导学生为住宅小区设计最佳邮政投递路线和保安巡逻路线。学生们花了很大工夫来做这个案例,他们几人一组,根据特长(画画、计算、分析、测量等)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在小区挨门挨户实地踏勘,收集、整理数据和信息,画出包括楼房位置、门洞朝向、道路情况的小区平面示意图,最后勾画出投递路线和巡逻路线。有的设计细到在每个门洞设感应装置,保安员巡逻到这里,就能从这个装置接到指令,知道下一步该向左或向右,获悉刚才有哪些可疑迹象。

  樊玉仙:更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樊玉仙说,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怎样才能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境界?樊玉仙探索出了“三自原则”:自设导语,自制学案,自我评价。
  樊玉仙选择部分语文课文,引导学生自己创设导语,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最后自我测评。
  在学习《再别康桥》时,一位学生这样自设导语:古往今来描写离别的经典诗歌数不胜数,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友别;有“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的壮别。今天,让我们再跟着徐志摩先生体会一下再别康桥时的依依惜别。 
  在众多的导语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以旧引新,有的创设悬念,有的以情动人,有的展示了自己丰厚的文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自制的学案更是异彩纷呈,有的从自己的问题入手,有的从背景资料入手,精心导入,巧妙构思,在研讨中学,在学中研讨,学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在提高。
  自我评价也给了学生查漏补缺的良好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题目,从难易的角度到内容的把握,均由学生自己来定。
    樊玉仙在教后记中写道:教师只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的潜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闫桂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甘肃省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确立了“八字”教学理念,探索出“十六”字教学法、“快速作文训练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酒钢三中,记者走进闫桂珍的语文课堂,亲身领略了闫桂珍的课堂教学艺术。“求实、求新、求活、求美”是闫桂珍坚持的八字教学理念,她根据语文学科综合性强、渗透性强、感染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情感优势,在课堂上激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质疑,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她把“大语文”与“小语文”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联系天文、地理、哲学、文学、科技、史实、新闻热点等,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品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她采用“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十六字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成功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写作教学中,她探索出“快速作文训练法”;在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演讲赛、辩论会、诗朗诵、作文比赛、新闻播报、热点评析,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在40分钟内写出1000字左右的好文章。 

    钱留华:小学科做出大学问

   谈起课堂教学,江苏省泰兴中学教师钱留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千万不能把生物课上成‘死’物课。要让学生感兴趣,让他们多学一点,想一些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使生物课教学能够形象直观,他自费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化教学使学生耳目一新。2000年,钱留华创建了自己的生物教学网站,并通过它定期与全国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解难答疑,目前该站已被国内众多搜索引擎收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积累和实践,钱留华的生物课堂初步形成了“直观化、互动化、研究化、网络化”的教学特色,独创了“直观-沟通与表达-研究-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模式,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

    雷俊仙:把游戏、音乐、表演等引入英语课堂

   为了教好初中英语这门课,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教师雷俊仙潜心钻研教材,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不断更新教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即“兴趣教学法”。她把游戏、音乐、表演等引入课堂,使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知识。 
  雷俊仙歌唱得很好,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她改编了许多英文歌曲,在她的口中,单词、句型等都成了悦耳动听的英文歌曲。她还设计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和课本剧,师生自导自演的《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等,让孩子们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快乐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在雷俊仙的课堂上,学生不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而是时时刻刻和老师保持着互动。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也从学生身上捕捉到了许多新鲜的想法和词汇。为了和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她会经常抽空上网和收看英语电视节目,不断地吸收一些新的知识和词汇。 

    桂贤娣:课堂要充满真挚的情感

  熟悉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的人都知道,她的声音极富磁性,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或激昂,或凄凉,或高亢,或低沉,这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们纷纷夸赞:“淘气包在桂老师班上都变得不淘气了。” 
    桂贤娣的“声情并茂、感染力强”不是天生的。恰恰相反,桂贤娣的普通话起初并不标准,嗓子也不好。桂贤娣没有甘于现状,她虚心地拜普通话很棒的女儿为师。“老师,请听一下我哪些字发音错了。”桂贤娣在家朗读课文,一直都喊女儿“老师”。 
  在教学上,桂贤娣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教学”特色。同事们说,上课铃声响后,桂贤娣一走进教室就能进入角色,即使刚才在教室外和别人聊天聊得很热烈。“融入角色的关键是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一员,每句话发自内心,发自肺腑,以真挚的情感来影响孩子。” 

    罗天祥: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衔接起来

   在18年的从教生涯中,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甲坝民族小学校长罗天祥反复思索和探索改变苗乡教育落后面貌的“灵丹妙药”。结合苗族聚居地现实情况,经过多次努力尝试,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教法。他根据地区特点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克服了教育与生产劳动不衔接的现象。
   平时,他注重对学生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针对当地农户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的不卫生习惯,他不仅教育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还经常上门动员家长修建厕所,并积极找上级部门资助,兴起了全乡“改厕”工程。看到学生病了家长不是去找医生,而是请巫婆到家搞迷信活动,他就经常主动借钱找医生上门对学生进行医治,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了当地的陋习。

    郭炳山:把枯燥的政治课讲活了 

  政治课枯燥,学生们一般都不愿意听,可是青海省互助县第一中学教师郭炳山的政治课向来受学生的欢迎。 
  政治课教材变化快,他就多方查阅资料,争取讲好每一个章节。政治课教学难,他就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革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坚持重点、难点详细讲,疑点剖析讲,热点、焦点及时讲,新旧知识相互照应讲;灵活运用故事、寓言、诗歌、名言警句等,将政治课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营养,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背景—材料—演绎—能力”四步课堂教学法和“三基—时政—活动—讲评”四段复习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政治课枯燥乏味的状况。

倾听十杰教师的育人经验

    王西文:“把‘丑孩子’带好才是真本事”

    “丑孩子”是陕西省西安市83中教师王西文对学习吃力、行为养成差的学生的特称。从教25年,王西文当了25年班主任。别人当班主任总想多选一些优秀生源,而他来者不拒地接收了全年级挑剩下的学生,并奇迹般地将这些“双困生组合”带成了全校学风最好、班风最正的“优秀班集体”。
    2004届(6)班学生肖鹏(化名)是典型的“丑孩子”。他浮躁好动,上网成瘾,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小动作不停,时不时还旁若无人地冒出一句“我到线上找人去了”,说罢便扬长而去。为了矫正肖鹏的行为,王西文潜心研究中学生上网成瘾问题。他发现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经过多次家访,王西文找到了根治肖鹏上网成瘾的“灵丹妙药”:首先请家长积极配合,控制其上网时间,并多次将他从网吧找回学校谈心;其次,动员学生骨干和肖鹏结成帮扶对子,帮他走出孤独的阴影;第三,在全班开展“网络的利与弊”、“怎样利用网络”、“拒绝不健康网站”、“如何保卫自己的安全”等系列讨论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第四,让肖鹏参加“西安护城河污染治理”研究性课题组,具体负责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第五,向全班同学公布自己的QQ号码,通过互联网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使肖鹏戒掉了网瘾,还让他养成了通过网络学习、研究的好习惯。
    “把优秀的学生教好不算什么,把‘丑孩子’带好才是真本事。‘丑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解决得越彻底,教师的教育工作就越有意义。”王西文如是说。

  张兆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黑龙江伊春市翠峦林业局第一中学教师张兆华更关心成绩不好、品行有问题的学生。他的班里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好,还动不动就打架、骂人,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通过与他谈心,张兆华发现了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张兆华对他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后来,这位同学在一次演讲会上动情地说:“是张老师帮我改掉了坏毛病,是张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美好,也懂得了追求美好。”现在,这个男孩已考入省级名牌大学,每年春节他都来看望张老师。
    张兆华有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方法。他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好奇心,任命“财经部长”管理班费支出,“电力部长”管理饮水机、电灯,“花卉部长”管理分担班级的花草树木,此外还有“改正部”、“卫生部”、“前沿部”等10多个“部长”,共同管理班级,创建和谐、平等、民主、温暖的班集体,形成了优良的班风。

  中边次:“厚爱后进生”

    在西藏江孜县第一中学教师中边次眼里,爱是一门特别的艺术。他提出“厚爱后进生”的教育主张。中边次认为落后并不可怕,甘于落后才是最危险的。他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找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一位叫伦珠的学生,因“唇裂”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经常喝酒打架,成绩一落千丈。中边次就根据伦珠爱好美术的特长,在班会上肯定了伦珠的绘画天赋,并鼓励他“只要肯努力将来一定会在绘画方面有所作为”,同时安排伦珠负责班级板报工作,并为伦珠联系了美术指导老师。在中边次的激励下,伦珠重新树立起自信心,他刻苦攻读,后来考上了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冉孟凯:“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不了解学生,你就无法教育好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是重庆市石柱中学教师冉孟凯多次强调的一句话。
    1995年,冉孟凯的一名同事在批评一个学生违纪时,该学生突然将老师摔倒在地并扬长而去,而这是一名被邻居、父母、同学公认的好学生!据这名学生后来讲,他只是因为一时心情烦躁,就采取了过激的举动。这件事对冉孟凯触动很大,他感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于是冉孟凯在学校内建起了第一个心理咨询室,但最初,学生并不信任心理咨询,他就主动到各年级去开讲座,凭借对学生的了解和爱,他“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渐渐地,学生开始以书信、电话等方式向他咨询。他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自己的所学为学生答疑解惑。
    98级的秦键学习基础很差,班上52个同学中他名列倒数第四。眼看要进入高三,秦键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咨询室。经过冉孟凯的细心点拨,秦键茅塞顿开。在冉孟凯的引导下,秦键不仅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接下来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年之中成绩直线上升,并出人意料地考上了重点大学。
    “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冉孟凯常常这样给学生打气。如今,学校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范围,还在冉孟凯的带领下开通了网上咨询室。

  姚俊平:要抓“主要予盾”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一中校长姚俊平被当地人尊称为“姚县长”。当“姚县长”还是一名普通教师时,学校里有个公认的“乱班”,校长老郑为此很头疼,后来他把这个谁都嫌棘手的摊子交给了姚俊平。姚俊平想,要干好不能瞎干,要抓“主要予盾”。学生张卫华便是“主要矛盾”。接手班主任头一周,姚俊平对班上学生迟到早退等种种违纪现象视若罔闻,而留心从各个角度观察张卫华的举动。他发现张卫华对体育非常热衷,一有空便往操场跑。一周后,姚俊平笑着走到他身边问:“卫华,你父亲干啥哩?”“供销社。”“在供销社干啥?”“主任。”“你父亲我可了解,也听县上人说起过,他为人办事公道,口碑好,你可不能给他丢人啊!因为你,他叫人家戳戳点点,你叫他多难堪啊!”
  张卫华一改往日的态度,用尊敬的眼神凝视着姚俊平。姚俊平接着问:“我看你身体不赖,考体育咋样?”张卫华轻声说:“我怕文化课不行!今年先试试,文化课要行,再正经练体育。”姚俊平语气中肯地说:“你只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认真做作业,考体育肯定行!”
  姚俊平亲切、委婉而又充满鼓励的话让张卫华激动得浑身起劲,他回到家里对父亲说:“这个班主任不像其他班主任,还能看到我的长处,给我指路子!”在第一次班会上,张卫华代表全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以前差,不是脑子差,是不学。咱们苦学一年再比,看究竟差不差!班主任看重咱,咱也得为他长脸!”

  袁滨渤:“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怎样才是教育的成功?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教师袁滨渤说: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袁滨渤发现让学生到办公室交谈有两个弊病:一是不能叫更多的学生来谈;二是会使学生感到难为情。细心的袁滨渤想出了笔谈的办法:学生将一周中最想告诉老师、最想让老师帮助的事情写下来,每周写一篇,袁滨渤每篇都认真回复,帮学生解除烦恼和困惑。
    袁滨渤在笔谈中充满幽默、哲理和文采的话就像一条条清凉的小溪,滋润着学生干渴的心田:“我们有缘,我愿做你的知心姐姐,有什么事别憋在心里,你所说的‘扣儿’我帮你解。”“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它是由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决定的。要在失意的时候多看自己的长处,长自己的志气,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们很喜欢“笔谈”,喜欢用“笔谈”的方式倾诉,更爱回味袁老师写的每一句话。他们说:“看到‘笔谈’就觉得舒畅极了。袁老师真诚的呼应,使我们能满怀希望地去迎接第二天。”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笔谈”是袁滨渤创造的一项思想工程。

    李祥军:让每个弱智儿童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弱智儿童更需要特殊的关注和帮助。为了让弱智儿童更快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广西南宁市人民东路段小学教师李祥军在教学上潜心研究弱智教育方面的理论,大胆地进行分层教学尝试。他针对不同智商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弱智儿童都有机会参与,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课后重点抓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班上有个叫华华的学生,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还有残疾,他双手僵硬,听力极弱,说话含糊不清,学习上落后了一大截。为了帮助华华,李祥军决定在每天放学后直接送华华回家并进行辅导。因为华华听力差,每次辅导时,李祥军都必须大声在他耳边喊,直到他听清。教拼音最难,要反反复复对口形,并加以手势比划。由于华华手指僵硬,李祥军就用手把手的方法,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就这样整整坚持了3年,华华终于会自己写字了!

    姚嗣芳:课外阅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姚嗣芳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她认为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嗣芳在班级里营造出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浓浓的“书香”。
    更为重要的是,姚嗣芳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与家庭共建和谐的阅读环境,使学生拥有更加开放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她倡导家长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在班上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如:孩子、家长、老师相互之间推荐好书,制作“读书资料夹”,家长、孩子共同创建读书手册,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经常交流读书感受等。
    姚嗣芳还组织起一个完整的读书活动系统,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她不定期地开展“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佳作欣赏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领悟十杰教师的超前理念

    夏峰:特殊教育绝不仅仅是爱心教育,更深层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孩子失去发展机会

   在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校,夏峰开展了“大龄智障学生初职教育支持式课程”的研究。这项课题涵盖面还真不小,既包括通用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岗位体验课程,更融汇了人文与社会的课程,这样的理念实践于辅读类的学校,其新意不言而喻。 
    在该校,智障学生不但接受了应用性的语数外、信息技术、体能训练等通用基础课程,还接受了旨在帮助他们未来立足于社会生存的生活技能型的专业技术课程,如烹饪、园艺等;同时,夏峰倡导开展了强调社会实践功能的岗位体验课程,学校每月都坚持组织学生上街义卖,把卖报、卖花得来的钱捐献给希望工程、中华骨髓库等;而人与社会课程则着重诱导智障学生怎样与人交往,融入社会。(上接A2版)
  长宁区初级职校的支持式课程研究认为:促进课程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课程管理和评价。于是,针对学生的特殊实际,夏峰设计了《支持式课程学生发展手册》,并创建了“找回自信的我”的学生电子档案,运用教育叙事和雷达图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他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写“自传”,把教学心得记录在案,通过不断的叠加和丰富,以期成为进一步教学改革的思路源泉。在他的坚持下,学校每周都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并形成报告,而后再由评审组提出发展建议。

  黄林:播下发明的种子

   刚入学,江苏省新昌中学高一学生都要参加创造发明启蒙课,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大家参观学校创造发明展览厅,并请发明展品的学生现身说法。 
   这是高一(1)班创造发明的从“十不”入手的一节课:讲台上放着一辆自行车。黄林要求学生从省力、轻便、辅助功能、美观及需求方面,对它挑毛病。
   顿时,课堂“炸”开了。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上坡太累”,“抗震、防滑性不强”,“车轮容易沾泥”,“车座不通气,臀部易积汗”,“把手太宽,占据空间太大”,一下子挑出了上百个毛病。 
   “大家刚才找出的毛病,不就是创造发明的课题吗?”黄林语重心长地说:“发明就是对你使用的东西从不省力、不节能、不美观、不耐用、不省料、不轻巧、不省时、不便宜、不安全、不卫生等10个方面加以改进创造出的成果。” 
   起始阶段的教育,激活了学生们长期被忽视、抑制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燃起了他们心中的创造欲望。不少学生第二天就填好了《创造发明作品构想申请表》,并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特征”,有的学生更是一口气申报了十多个发明项目。

    刘维花:“思维—体验—动手—拓展”的“生态链”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下城小学副校长刘维花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形成了“思维—体验—动手—拓展”的“生态链”。
    “思维”指培养求异思维,即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善于质疑、释疑。同时她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四子”:揭自己的“底子”,找老师的“岔子”,寻名人的“漏子”,钻书本的“空子”。
  “体验”指体验性学习,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 
  “动手”指把握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包括课前让学生制作学具、课中使用学具自主探求新知、课后运用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等,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发展思维。 
  “拓展”指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以开拓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如数学课让学生到实地测量或调查,得出数据后制成统计图表或编成富有生活气息的应用题等。 
  她的课堂教学“生态链”重在引导学生从知识中获取思想情感的养料。比如,课堂发言中学生答题答错了,但其思路与别人不同,二者孰轻孰重?她更关注后者,强调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求异精神,因为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刘维花主持课题研究时,强调议题趋小、研究求深。为此,她组织构建了“一主两翼”网络:以学科课为主体,以活动课、创新思维课为两翼。其中,创新思维课一周一节,其教材由各年级自选自编自组,课型分为故事类、操作类、诀窍类、游戏类,通过探索迷宫、巧对对联、表演小品等形式,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创新思维课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突出例子是,在最近一次由该市组织的“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竞赛中,全市19个获奖者中竟有17个是该校的学生。 

    何贵新: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副校长何贵新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他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习业务和理论,捕捉最新教学动态和科技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他把课设计为“探究式”、“讨论式”、“启迪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他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都爱学他教的学科,爱听他的课。
    1995年,何贵新代表兵团参加自治区首届青年教师物理课堂教学大赛,一举夺得一等奖;1997年他撰写的论文《谈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众多关注,并作为当年教学研究课题;1998年,何贵新代表兵团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教学要求和内容调整工作会议,在会上提出多项有价值的调整意见,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认可。
  何贵新在教学研究上的表现,是他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结果。他的这种学习探究精神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学生们都说,何老师之所以这样优秀,是因为何老师爱学习、会学习,我们也要像何老师那样学会终身学习。

追寻十杰教师的成长足迹

    毕淑娟:“做一名优秀的学者型教师”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一名优秀的学者型教师。”这是山东省莱芜市花园学校教师毕淑娟执著不懈的内心追求。毕淑娟先后主持并参与了“目标教学”、“双轨教学”、“创新写作”、“以学为主”等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实验中,她大胆地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引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中来,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单元教学”的新模式,以此执教的公开课《从宜宾到重庆》,获全国一等奖,她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实验教师。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她又探索出了“以学为主,自主创新”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激疑诱趣——自读交流,整体感知——品味欣赏,感悟积累——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归纳概括,拓展延伸”。在“山东省教学能手大赛”中,她以此执教的《我的老师》受到省教研室高度评价和教育界广泛关注;她撰写的教研论文两次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广博的知识,坚实的功底,为毕淑娟不断超越自我打下了坚实基础,她开始向更高层次的教研教改迈进了。

    孙广杰:培养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1983年中师毕业后,孙广杰被分配到位于河南省濮阳市郊的中原油田机关小学。在孙广杰的倡导下,学校进行了“小学英语”、“少年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等项目实验,“电化教学实验”和“活动课程研究”等课题被列入国家级课题。1999年,他起草了《自主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课题,提出倡导“自主、合作”学习的观点,与随后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不谋而合。该课题得到顾泠沅、申继亮等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列入河南省“十五”重点教科研课题。
  2002年7月,孙广杰被任命为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他一上任就提出“以兴趣为桥梁,以素质为内容,以育人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和“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办学模式。为改变过去相对封闭的办学局面,他接二连三地把专家请进校园:北师大专家的《新课程推进中的考试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化,从经师到人师》等报告,强烈冲击着教师们固有的观念。他提出并确立了“现代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作为新课程改革校本实验的主课题,将过去全校零散的课题研究整合起来,使教师单兵作战变为主课题引领下的集体攻关。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又确立了33项校本实验子课题,80%以上的教师参与了研究。教师说:“学校从没有过这么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去年,河南省实验小学被批准为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

    陈文明:一个山村教师的艰辛科研路

  就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福建省永定县湖山中心小学教师陈文明也怀揣着渴望与梦想。20多年来,他坚持在教学教研的第一线,深入课堂,在教育教学中苦苦地探索与研究。但湖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教育经费奇缺,除了课本和粉笔外,要找本参考书都非常难,更不用说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此的条件,山村小学教学教研之路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他怀着虔诚的心拜访县教研室的专家,虚心求教;为了教学需要,他不惜重金买下大量教育教学参考资料,订阅各种报刊杂志;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分辛劳一串硕果,他挑灯夜读,伏案挥毫,凭着坚韧的毅力把别人聊天、打牌的时间用在对教学的研究上。终于,多种教育教学文章得以诞生,他撰写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教学论文20余篇,分别在《小学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论文评选中获奖。同时,他与教育同行合作,编写出版了《小学愉快教学思路》等6部书籍。
  陈文明就像一个播种者,不但自己勤于教学,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教学教研的新路子,还乐于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山区教学的骨干。 
家长学校
管理制度
学生食谱
家长课堂
家校连通
二维码